某网讯,近期广西北部等地降雨量远超常年同期,今明两天(8月20日至21日),广西大部将继续维持多雨天气格局,北部等地部分地区雨势较强,局地或现暴雨,并伴有短时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。后天,广西雨势将有所减弱,但局地仍需注意防范大雨。气象部门提醒,由于地质灾害具有滞后性,公众需持续警惕次生灾害风险。
从近期降雨实况来看,过去十天广西降雨呈现明显偏多态势,北部、西部等地累计降雨量达到100至250毫米,较常年同期明显偏多。频繁的降雨导致土壤含水量持续饱和,地质灾害发生的潜在风险不断升高。昨天至今晨,广西大部雨水依然“在线”,其中西部等地部分地区出现大到暴雨,崇左、百色等局地更是遭遇了大暴雨袭击,短时强降雨造成部分路段积水,给当地交通出行和农业生产带来一定影响。
未来三天,广西大部降雨天气仍将持续,不同区域雨势呈现阶段性变化。根据广西区气象台的精准预报,今天白天降雨主要集中在河池、柳州、桂林、贺州、防城港、钦州等市,这些地区将出现中雨,局地有大雨或暴雨,同时伴有短时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;其它地区则以多云到阴天为主,有阵雨或雷雨,局地可达大雨级别。白天的强对流天气具有突发性强的特点,短时雷暴大风可能对户外设施造成破坏,需提前做好防范。
到了今天晚上,降雨区域略有调整,百色、河池、柳州、防城港、钦州等市将出现小到中雨,局地有大雨或暴雨,同样伴有短时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;其它地区维持多云到阴天,有阵雨或雷雨,局地大雨。夜间降雨易导致能见度降低,路面湿滑,对夜间出行安全构成威胁,驾车人员需减速慢行,注意避让积水路段。
明天,广西降雨范围进一步聚焦,北部和沿海部分地区将出现中到大雨,局地有暴雨;其它地区为多云天气,伴有阵雨或雷雨,局地有大雨。从区域分布来看,北部的河池、柳州、桂林等地仍是降雨核心区域,持续降雨可能引发中小河流涨水和城市内涝,需重点关注水文变化。沿海的防城港、钦州等市受降雨和可能的季风影响,需防范风雨对沿海设施和渔业生产的影响。
后天,广西雨势将迎来明显减弱,北部部分地区有小到中雨,局地大雨;其它地区为多云天气,有分散阵雨或雷雨,局地大雨。虽然整体雨势减弱,但前期累计降雨量较大,土壤依然处于饱和状态,地质灾害风险不会立即降低,仍需保持警惕。
从地理影响特点来看,广西地形复杂,北部多山地丘陵,西部为喀斯特地貌区,这些区域在持续降雨影响下,极易发生山洪、泥石流、滑坡等地质灾害。崇左、百色等此前遭遇大暴雨的地区,土壤含水量已接近饱和,再次遭遇强降雨时,灾害发生的概率显著增加。而沿海地区则需防范降雨可能引发的风暴潮和海水倒灌,尤其是低洼地带的居民要提前做好防涝准备。
农业生产方面,持续降雨对广西多地农作物生长带来不利影响。甘蔗、水稻等作物在长时间阴雨天气下易出现病虫害滋生,部分低洼农田可能出现积水,影响作物根系生长。农户需及时清理田间沟渠,排除积水,同时加强病虫害监测与防治,减少灾害损失。果树种植区要注意防范强对流天气带来的落果风险,加固果树支架,降低损失。
针对未来三天的降雨天气,气象部门多次发出提醒,强调地质灾害的滞后性特点。尽管后天雨势减弱,但前期持续降雨已使山体、土壤处于不稳定状态,即使降雨停止后数天内,仍可能发生滑坡、泥石流等灾害。建议公众尽量避免前往山区、河道、沟谷等灾害隐患区域活动,尤其是近期降雨集中的北部和西部地区,要远离陡坡、危岩和低洼地带。
1.城市居民需重点防范城市内涝。降雨期间尽量减少外出,确需外出时要避开积水路段,不要盲目涉水前行,以防跌入窨井或遭遇漏电危险。驾车出行时遇到积水较深的路面,切勿强行通过,应选择绕行或停车等待,必要时弃车撤离至安全地带。同时,要远离广告牌、电线杆、大树等易倒伏物体,防范高空坠物伤人。居住在低洼地区的居民要提前准备沙袋、挡水板等防涝物资,检查房屋排水设施,防止雨水倒灌。
2.相关部门需积极落实防御措施。水利部门要加强中小河流和水库的监测调度,密切关注水位变化,及时发布洪水预警信息,提前做好泄洪准备,确保水库安全。自然资源部门要加大对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巡查力度,对高风险区域设置警示标志,组织危险区群众提前转移。交通部门要加强对公路、铁路的巡查维护,及时清理路面积水和塌方路段,保障交通运输畅通。城市管理部门要对排水系统进行全面检查,清理排水管网内的杂物,在易涝点部署抽排水设备,确保降雨时排水通畅。
3.学校、企业等单位要根据天气情况合理调整作息安排,遇强降雨或强对流天气时,可适当推迟上学、上班时间或采取停课、停工措施,保障师生和员工安全。建筑工地要暂停户外作业,将施工人员撤离至安全地带,对建筑材料进行遮盖和固定,防止被雨水浸泡或被大风刮走。
4.旅游景区需密切关注天气变化,及时关闭山区景区和涉水景点,疏散游客,避免因强降雨引发安全事故。同时通过官方渠道及时发布景区关闭和开放信息,引导游客合理安排行程。
气象部门将持续监测天气变化,通过电视、广播、短信、社交媒体等多种渠道及时发布预报预警信息和防御指引。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此次持续降雨过程,以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高度负责的态度,切实落实各项防御措施,加强应急值守,确保一旦发生险情能迅速响应、有效处置。公众也要提高安全防范意识,密切关注天气预警信息,主动规避灾害风险,共同筑牢防灾减灾的安全防线。